剑影小说

剑影小说>明代社会生活史 > 第五章 居住生活(第1页)

第五章 居住生活(第1页)

“明代社会生活史(..)”!

第五章

居住生活

明朝末年,一批耶稣会士为了传播“主的福音”,不远万里,来到了中国。在这些耶稣会士中,有一位最著名的传教士,即被中国的士大夫称为“利西士”的利玛窦。这位利玛窦曾把在中国的见闻以及传教过程记录了下来,写成了一部《利玛窦中国札记》。在书中,他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将中、西建筑作了一番比较:

从房屋的风格和耐久性看,中国建筑在各方面都远逊于欧洲。事实上,究竟这两者中哪个更差一些,还很难说。在他们着手建造时,他们似乎是用人生一世的久暂来衡量事物的,是为自己盖房而不是为子孙后代。而欧洲人则遵循他们的文明的要求,似乎力求永世不朽。中国人的这种性格使得他们不可能欣赏表现在我们的公私建筑中的那种富丽堂皇,甚至不相信我们告诉他们的有关情况。……因为他们自己从不挖掘地基,而只是在一片不裂开的地面上放上一些大石头;或者如果他们挖地基,深度也不会超过一码或两码,即使墙壁或楼台要造得很商。

这是一个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城市建筑,见解也有合理之处。不过,西方人看中国,终究带有片面的特点。从利玛窦的记述来看,似乎他对中西方建筑的优劣判断十分小心谨慎,但至少说明他对中国建筑的营造法则还是一知半解。据记载,利玛窦进入过北京的皇宫,朝见了大明的天子万历皇帝,并进贡了一些西方方物。不知什么原因,他对皇家建筑的特点却知之甚少。

建筑是人们居住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人们拥有一所住宅,不仅仅是为了遮蔽风雨,同时也是为了壮门面、饰美观。透过一座座建筑物的表面,可以看到城乡人们形形色色的生活以及他们的心态。明代各类建筑往往是实用价值与美学价值并存。当然,细说起来,还是有区别:皇家宫殿苑囿过分追求宫廷的风致,以显示皇家的气魄,而这种气魄则建立在“溥天之下,莫非王土”之上;士大夫的园林,以消闲为目的,追求一种山水之美,田园之乐,而这种悠闲则建立在科举功名或广占田地之上;一般的民间百姓居宅,以遮蔽风雨为主要功能,而这种功能的体现则局限于一般百姓的财力;至于那些宗教性的寺观庙宇,则以庄严、肃穆为特点,体现出一种自然的、宗教性的清静,或者说禅意,而这种庄严的维持,清静的体现,一方面得益于民众的布施,而更多的则来自皇宫、太监、士大夫这些大“护法”的保护。

传统中国地城广阔,大江南北因气候、风习的差异,使人们的居住生活也出现了不同的特点。关于此,明人谢肇淛揭示道:

江南无闸,江北无桥;江南无茅屋,江北无溷圊。南人有无墙之室,北人不能为也;北人有无柱之室,南人不能为也。北人不信南人有架空之楼,行于木杪;南人不信北人有万斛之窖,藏于地中。

这是南北建筑的不同特点,反映了居住生活的地域性特征。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大佬好可怕  袁小姐,你得多吃糖  中国皇帝全传  财智在线,萧爷总是夸夸妻谈  普利策奖获得者赫尔曼·沃克作品集(共9册)  工者足迹  围术期液体管理核心问题解析  神道仙尊  重生我是一个神  万古最强龙婿  修罗战神在都市  八方云动  我的特效时代  全面崛起  全球进入异世界  位面三国争霸  拿破仑传(全新升级版)  走出就医的误区:感染科  刘寅传  李俊峰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